不可預測,是自由工作者的典型現場。
想要馴服尚未出現的、追求穩定重複規律,卻選擇自由工作就是在緣木求魚。當我們在不同客戶、不同需求的接案鍛鍊下,自由工作者長出應變技能,因此不懼怕改變。然而這並不代表自由工作者不需要為潛在的風險做出準備,由於不附屬於組織,所以我們在遭遇挫折時,很難有來自制度裡第一時間的奧援。
從前幾年疫情肆虐到這次地震意外,工作被取消的程度小則當下收入歸零,大則失去長期合作對象。每個自由工作者在享受時間與地點上的寬裕時,就必須付出同等程度的自律,來為未來的寬裕提前準備應變計畫。
評估風險與增加韌性
你的工作類別中會出現哪些情境導致損失?有哪些是你可以事先預備的。
▎技術障礙:可預期但不知道何時發生
硬體(如相機、電腦等)忽然掛點,常用的軟體終止更新,趕工路上汽車拋錨......所有關於技術障礙的解方,不外乎就是「定期維護」與「預先想好替代品」。
定期維護不是支出而是一種投資。就像你去上課精進個人專業,這些花費是協助你有更好的工作效能、帶來收入,所以要用正向的態度去看待定期維護。
而預先想好替代品也不難,把現在手上工作會用到的軟硬體都想一遍,車壞了就租車、電腦壞了去圖書館借用(?,擔心工作進度遺失就使用雲端硬碟。雖然大學時期每個人都曾經用「電腦壞了」當藉口拖延報告繳交期限,但現在的你有更多知識與更多能力,身為被雇者如果還是用這種態度面對客戶,在能力上就會被視為大學生、無法規劃與安排個人事物,也就不具備提供專業合作的能力。
技術障礙其中一項包括個人健康狀態,你可能會重病無法如期交稿,或生活中發生重大影響心情的事件。提前預備你的代打者是個好方法,大多時候只要真誠說明,客戶方並不會因你個人狀態缺席就封殺合作機會。當然,你所選擇的支援同業應該要具備跟你接近的能力與價值觀,才不會在推薦接手後,與客戶無法溝通,進而造成你與客戶間的嫌隙。
不過,針對個人健康狀態,定期維護不是投資而是關鍵。你能夠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來自你維持健康的自律,這是人能存在最基本的原理,只是因為太基本所以時常被忽略。
▎自然災害:不可預期也不一定會發生
疫情或地震都是你無法控制的因素,所以這類型風險只能以「保險」或「儲蓄」面對。
這裡的保險不單指金融行為,而是為自己準備各類型的支援系統。認識更多人、參與特定社群活動,創造一定深度的連結,讓你在災害發生時有其他人一起面對。All for one, one for all. 在過去尚未出現保險商品時,人與人無私的彼此照應,就是度過災難最好的方式。
儲蓄則是每個自由工作者都必須嚴肅面對的事,也是需要你發揮自律精神、在每次收入中為未來的自己做點什麼。因為就算沒有災害來臨,一個小金庫的存在也將給你一些信心,不讓自己陷入窮忙瞎忙、倒果為因的工作現場。
(普遍會建議因應意外的儲蓄金額是三個月的生活費用,這讓意外發生時你不會瞬間負債或六神無主,因為還有過去的自己正在罩你、讓你整頓腳步思考應對與重新開始。 )
另外,如果能夠不只從事一種專業工作,也是因應方法。畢竟災害來時很少全面癱瘓所有產業,加上許多自由工作者原本就瞄準淡旺季與善用多重技術,斜槓多份工作。這會是一個好的分散風險做法,以這次花蓮地震來說,重挫觀光業但文化產業就未被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