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寫,但是寫好慢。」小聚時 S 提到對於文字工作樂此不疲,在採訪現場總是流連再三,與受訪對象盡情細談。「這樣就花更多時間......」她性格慢熟卻善於聆聽、得人信任,這種特質如果面對快狠準的新聞形式,恐怕疲於奔命。她也坦言即便是專刊類的中篇報導,還是花費太多時間與精力,有時與收入不成正比。
文化類的自由工作者,到底要用什麼速度創作呢?
基本上,無論心態是「製作商品」還是「創作作品」,在開始成為接案者前,自由工作者都必須已經能夠清楚掌握自己的能力邊界,了解不同規模、類型的作品會耗費多少時間與精力。一方面是為了在接洽客戶時,談出合理的驗收時程與價格,另一方面也才知道自己每個月要安排承接多少工作。
S 的情況在許多新手自由工作者中很常見,還未找到迅速嫻熟的創作路徑,又因為熱愛創作現場,所以工作時無法俐落劃出邊界。一旦區分不了正在投入精力的自己是何種角色,就容易陷入疲於奔命、不成正比的勞動現場。
有些資深工作者是將接案分成純粹賺錢與實踐自我兩種目的,在賺取收入為導向的專案中,只要作品達到預期標準,就即刻收手。而在實踐自我的專案中,盡情享受當下創作與創新的體驗。
所以 S 說出口的擔憂是慢,但真正面對的門檻是必須在接案工作現場為自己的創作渴望設下界線。雖然以時間有限的概念來說,慢的確會造成接案數量減少。但其實慢也可以是優勢,我們可以藉由挑選合適的工作類型來善用這類特質。例如傳記類或系列類的寫作,在同一背景下展現細緻內容,就適合 S 扎實與豐富田調的特質發揮。
時間常常是自由工作者忽略的一個成本,因為我們具體耗費在工作上的時間不只是創作當下,也包括在前後期接洽、個人專業養成......。一旦忽略這些、沒有計入成本,就很有可能忙碌到最後收穫不多。下次如果你也好奇自己的工作時速,可以先練習將整個工作程序記錄下來。從接案前期到結束,你大約每天花多少小時投入案件?接著,把接案費用除以工作時數,看看在單位時薪的數字上,是否是能讓你滿意的上班薪資?又或者與資歷差不多的同業比較,藉此了解自己是不是太「慢」?還是你正在你滿意的節奏上。
自由工作者的假期感與一般上班族不太相同,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現場也是生活現場,更是創作現場。 投入這些工作不單是為了創造收入,而是我們渴望無時無刻都專注且熱切地生活著。我們不太期待未來有一天,而是創造著此刻就是那一天。
自由工作者不是自由的不工作,而是越工作、越自由。在光之島,我們學習理解工作之於生活,生活之於生命的順序與位置,做一個能夠好好選擇生活與工作的自由人。